噪音(聲)是指那些音強在70分貝以上,聽之令人煩躁不安,甚至會影響人體生理或心理健康的聲音,多見的是工業和交通的噪音。
短暫性的噪音刺激,可使人心煩意亂,煩惱易怒。長期接受噪音,可直接造成聽覺器官的損害,如內耳退行性改變或重聽、耳聾。噪音會通過神經系統危害視覺功能,發生視野障礙,影響辨色力,損害眼球運動平衡。另外,噪音是一種惡性刺激,長期作用于中樞大腦皮質,可引起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衡,并可累及植物神經系統,產生頭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全身無力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精神障礙、血壓升高、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癥,還可引起潰瘍病。噪音還可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特別是增加水溶性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的消耗量。
因此,在噪音區,除采用必要措施,減少或消除工業和交通的噪音污染外,并應對噪音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增配防護用具,補給維生素B、C片劑以及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除了工業和交通噪音外,家庭噪音也不可忽視。
當前,隨著各種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所帶來各種危害,包括噪音,絕不可等閑視之。電視機和收錄機的噪音有的可達60~80分貝;洗衣機為40~70分貝;電冰箱為30~50分貝。居民區環境噪音白天應不超出50分貝,夜間應低于45分貝,不然會影響居民的聽力和視力以及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也會影響人們的睡眠。
噪音首先會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心理癥狀,然后導致心情煩亂,情緒不穩,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氣暴躁,最后產生高血壓、潰瘍、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心理學上將這種病癥稱為心身疾病,噪聲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上的疾病。噪音引起心身疾病的幾率是相當大的,而且治療比較困難,需要比較長的調養恢復期,給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噪音對人體的直接危害表現在:破壞人體神經,使血管產生痙攣,加速毛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加快衰老期的到來。在臨床診斷上:病人的外在表現是整個人情緒不好,煩躁不安,說話聲音很大;最常見的病癥是耳鳴、耳痛、聽力下降、頭昏、頭痛和噪音性耳聾;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嬰幼兒來說,噪音危害尤其明顯。經常處在嘈雜環境中的嬰兒不僅聽力受到損傷,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影響。2,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音神經性損傷和毛細胞損傷,很難對其進行修復,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這種損傷。視情況可以采取一些恢復性治療,如避開噪音環境,服用維生素和ATP,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氨基甙類抗生素、利尿劑、奎寧和氯喹等),多做一些有氧運動(爬山、跑步等室外運動)等。但這些治療都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噪音病重點在于預防,控機器設備噪聲測量制產生噪音病的源頭,防微杜漸。從陸主任多年來的臨床診治來看,我市許多30-40歲的年輕人,由于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環境,沒有注意,導致感音神經性損傷和毛細胞損傷,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不得已已經使用了助聽器。有關專家認為噪音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噪音量(分貝)對人體影響:舉例0-50分貝:舒適,細語聲;50-90分貝:妨礙睡眠、難過、焦慮;90-130分貝:耳朵發癢、耳朵疼痛;130分貝以上:耳膜破裂、耳聾。
本文章內容 來源于 百度知道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 2850832025@qq.com, 本網收到通知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本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