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潔的大氣中,衡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Я?voc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大氣污染
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環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類活動頻繁,自然因素影響使大氣污染嚴重,保護大氣環境是我們刻不容緩的義務。
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組成。自然環境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所必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總和,即陽關、溫度、氣候、地磁、空氣、水、巖石、土壤、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地殼的穩定性等自然因素的總和。而社會環境是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地發展,逐步創造和建立起來的一種人工環境。社會環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標志,它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社會環境的質量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對社會的進步都有極大的影響。
地球表面覆蓋著多種氣體組成的大氣,稱為大氣層。一般是將隨地球旋轉的大氣層稱為大氣圈。由于大氣圈中空氣質量的分布不均勻,通常將從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氣層稱為大氣圈的厚度。
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組成與物理性質也是不均勻的。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布的特點,在結構上可將大氣圈分為五個氣層:(一)對流層:對流層是大氣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層,它具有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氣具有強烈的對流運動兩個特點;(二)平流層:對流層層頂之上的大氣為平流層,其上界伸展到約55千米處。(三)中間層:由平流層頂至85千米高處范圍內的大氣稱為中間層。(四)暖層:暖層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間。(五)散逸層:暖層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為散逸層。如果按空氣組成成分劃分大氣圈層結構,又可將大氣層分為均質層及非均質層。
大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氣體,這些混合氣體的組成通常包括以下幾部分:(一)干潔空氣:它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它們在空氣中的總容積約占99.96%。此外還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潔空氣是大氣中的不變組成。(二)水汽:大氣中的水汽含量比較低,但它空氣污染在大氣中的含量隨時間、地域、氣象條件的不同而變化很大,在干旱地區可低到0.02%,而在溫濕地帶可達6%。水汽對天氣起著重要的作用。(三)懸浮微粒:懸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顆粒物,如巖石的風化、火山爆發、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濺沫等。無論是它的含量、種類,還是化學成分都是變化的。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了足夠的時間并因此而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環境環境的現象。按污染的范圍,大氣污染可分為:局部地區大氣污染,區域性大氣污染,廣域性大氣污染和全球性大氣污染。燃料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業和化工工業大規模的發展也增加了空氣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在農業方面,由于各種農藥的噴灑而造成的大氣污染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1 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空氣被各種有害物質污染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大氣污染是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長而產生的。近百年來,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大氣污染事件日趨增多,20世紀50~60年代成為公害的泛濫時期,例如: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等,不僅嚴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數百、數千人的死亡。
2 大氣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基本的策略應該是監測-干預-評價。第1步,通過對環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監測,掌握情況;第2步,針對問題制訂對策,進行干預治理;第3步,對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再針對發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此循環往復,將環境治理得越來越好,人群健康狀也越來越好。
根據大氣污染物和存在狀態,其治理技術可分為兩大類:顆粒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控制.
1.顆粒污染物控制技術又稱處塵技術,此技術和設備及方法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點.常見的除塵設備有以下幾類:
(1).重力沉將.(2).旋風除塵.(3).濕式除塵器除塵.
2.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也有很多,歸納起來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燒,冷凝,生物膜分離,電子束等
隨著人口的增加,空氣質量仍在不斷惡化.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大面積生態環境的破壞,酸雨面積的逐年擴大,城市空氣質量的日益惡化以及全球性污染的出現使大氣污染呈現了范圍大,危害嚴重,持續惡化等特點.因此,從整體出發,統一規劃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治理,有效地控制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實,讓我們一起努力去讓地球變的更美好吧!
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環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類活動頻繁,自然因素影響使大氣污染嚴重,保護大氣環境是我們刻不容緩的義務。
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組成。自然環境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所必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總和,即陽關、溫度、氣候、地磁、空氣、水、巖石、土壤、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地殼的穩定性等自然因素的總和。而社會環境是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地發展,逐步創造和建立起來的一種人工環境。社會環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標志,它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社會環境的質量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對社會的進步都有極大的影響。
地球表面覆蓋著多種氣體組成的大氣,稱為大氣層。一般是將隨地球旋轉的大氣層稱為大氣圈。由于大氣圈中空氣質量的分布不均勻,通常將從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氣層稱為大氣圈的厚度。
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組成與物理性質也是不均勻的。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布的特點,在結構上可將大氣圈分為五個氣層:(一)對流層:對流層是大氣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層,它具有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氣具有強烈的對流運動兩個特點;(二)平流層:對流層層頂之上的大氣為平流層,其上界伸展到約55千米處。(三)中間層:由平流層頂至85千米高處范圍內的大氣稱為中間層。(四)暖層:暖層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間。(五)散逸層:暖層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為散逸層。如果按空氣組成成分劃分大氣圈層結構,又可將大氣層分為均質層及非均質層。
大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氣體,這些混合氣體的組成通常包括以下幾部分:(一)干潔空氣:它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它們在空氣中的總容積約占99.96%。此外還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潔空氣是大氣中的不變組成。(二)水汽:大氣中的水汽含量比較低,但它空氣污染在大氣中的含量隨時間、地域、氣象條件的不同而變化很大,在干旱地區可低到0.02%,而在溫濕地帶可達6%。水汽對天氣起著重要的作用。(三)懸浮微粒:懸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顆粒物,如巖石的風化、火山爆發、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濺沫等。無論是它的含量、種類,還是化學成分都是變化的。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了足夠的時間并因此而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環境環境的現象。按污染的范圍,大氣污染可分為:局部地區大氣污染,區域性大氣污染,廣域性大氣污染和全球性大氣污染。燃料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業和化工工業大規模的發展也增加了空氣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在農業方面,由于各種農藥的噴灑而造成的大氣污染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1 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空氣被各種有害物質污染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大氣污染是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長而產生的。近百年來,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大氣污染事件日趨增多,20世紀50~60年代成為公害的泛濫時期,例如: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等,不僅嚴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數百、數千人的死亡。
2 大氣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基本的策略應該是監測-干預-評價。第1步,通過對環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監測,掌握情況;第2步,針對問題制訂對策,進行干預治理;第3步,對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再針對發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此循環往復,將環境治理得越來越好,人群健康狀也越來越好。
根據大氣污染物和存在狀態,其治理技術可分為兩大類:顆粒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控制.
1.顆粒污染物控制技術又稱處塵技術,此技術和設備及方法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點.常見的除塵設備有以下幾類:
(1).重力沉將.(2).旋風除塵.(3).濕式除塵器除塵.
2.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也有很多,歸納起來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燒,冷凝,生物膜分離,電子束等
隨著人口的增加,空氣質量仍在不斷惡化.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大面積生態環境的破壞,酸雨面積的逐年擴大,城市空氣質量的日益惡化以及全球性污染的出現使大氣污染呈現了范圍大,危害嚴重,持續惡化等特點.因此,從整體出發,統一規劃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治理,有效地控制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實,讓我們一起努力去讓地球變的更美好吧!
本文章內容 來源于 百度知道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 2850832025@qq.com, 本網收到通知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本篇內容
